百年薪火傳,湘企紅色路|小小針線蘊藏巨大能量,湘繡女杰走向革命
發布時間:
2021-04-28
來源:
一針一線之間,湘繡在歷史的長河中流淌了兩千多年。鮮為人知的是,湘繡與百年前開始的那場激蕩革命緊密交織。
一針一線之間,湘繡在歷史的長河中流淌了兩千多年。鮮為人知的是,湘繡與百年前開始的那場激蕩革命緊密交織。
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蔡和森紀念館,連日來每天接待參觀超3000人,館藏的湘繡作品吸引著往來的人駐足。這是葛健豪在法國勤工儉學時的繡品,她更為人知的身份是蔡和森的母親。
“兩件作品繡的是國畫風格的花卉題材,一幅繡的是菊花,還有一幅是朱槿花。(作品)采用湘繡的摻針、平針、齊針等多種針法層層施繡,劈絲細,針腳細密整齊,線條流暢,以現在的眼光看,刺繡技藝水平都是非常高的。最關鍵是配色非常雅致??梢钥闯龃汤C者很好的繪畫功底,接受過美育教育。”湘繡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、湖南省湘繡研究所湘繡生產部主任成新湘表示,如果現在復制這兩幅作品,分別要繡制兩個月左右。
“別小看這么一幅小小的湘繡作品,在中國革命歷史上,曾經起到一個巨大的作用。蔡和森到了法國之后,事實上成為了一名職業革命家,支撐他成為職業革命家的經濟基礎,就是葛健豪帶領蔡暢、向警予所繡的湘繡。”蔡和森紀念館館長尹曉奔介紹,這兩件百年前的繡品,由蔡和森之子蔡博轉交給紀念館,現為國家三級文物。
在法國蒙達爾紀紀念館,陳列著一件湘繡女衣,那也是葛健豪當年的杰作。歷經歲月滄桑,透過上述幾件繡品,我們仍可窺見她深沉的革命情懷和瀟湘女子心靈手巧的特質。
“建黨先聲”:新民學會在葛健豪家成立
葛健豪出身名門望族,能詩文,追求女性解放,把子女蔡和森、蔡暢等培養成了馬克思主義者,這個革命家庭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了壯麗的篇章。葛健豪雖非中共黨員,但因其對黨的事業貢獻巨大,名列《中共黨史人物傳》。
圖:葛健豪
時針撥回1917年夏,葛健豪為支持兒子蔡和森在長沙求學,舉家從湘鄉永豐(今屬雙峰縣)遷往長沙,在岳麓山下劉家臺子租了幾間房子。很快,這里便成了毛澤東、蔡和森、張昆弟、羅學瓚以及蕭子璋、蕭子升等有志青年探討救國救民真理的聚會場所。“恰同學少年,風華正茂,指點江山,激揚文字,糞土當年萬戶侯”的景象躍然在目。同時期的大洋彼岸,第一次世界大戰正進入尾聲,俄國爆發“十月社會主義革命”,建立了蘇維埃政權。次年4月,由毛澤東、蔡和森等人創建的新民學會,成立地點就在葛健豪家開滿桃花的庭院里。新民學會與共產黨的誕生存在密切的歷史聯系,在中國革命史上,被譽為“建黨先聲”。
女界創舉:54歲高齡赴法國求學
二十世紀初,湘繡繡莊如雨后春筍般涌現。1910年起,湘繡幾次參加國際性展出,廣獲中外稱贊,這加速了湘繡全面商品化,且開始繁榮發展,專業繡工達2000多人。為了從西方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,1919年初到1920年底,全國1600多名留學生分批赴法勤工儉學。蔡和森很關注女子教育、就業問題,曾委托先行赴法國的蕭子升調查法國刺繡市場,得知“中國刺繡在西方很有市場”后,蔡和森確定了女子以湘繡勤工儉學是可行的,堅定了攜全家赴法的主意。1919年6月,蔡和森與新民學會會友歐陽澤等發起成立“湘繡美術公司”,擬組織人赴法開湘繡公司,雖然這個想法后來因為種種阻力擱淺,但一直放在蔡和森心底。12月25日,蔡和森與葛健豪、蔡暢及向警予等50余人乘法國郵輪啟程,其中湖南女留學生6人,54歲的葛健豪成了中國第一個赴歐留學的小腳老太太,這在全國引起了極大轟動,給女界巨大鼓舞。上海《時報》稱之為“中國女界之創舉”。長沙各報刊也刊載消息,發表評論,稱贊蔡母是一位“驚人的婦人”,以這么大年齡遠涉重洋,“到法國去做工,去受中等女子教育,真是難得哩”。1920年2月,長沙組織女子留法預備團,在各校中考選長于刺繡圖畫女士20名,其中新民會友魏璧、勞君展、周敦祥等入該團學習。湖南女子先后兩次成批赴法,在全國造成極大影響,蔡和森母親葛健豪更是成為以湘繡勤工而達儉學目的的典范。
圖:達蒙爾紀
“法國人講求浪漫,喜歡藝術、美好的東西,非常喜歡葛健豪的這種刺繡,所以繡品也賣出很好的價錢,這無形之中進一步傳播了中國的湘繡文化。”湖南省湘繡研究所黨委委員、辦公室主任方菁說。這位樂觀的革命母親白天上課,晚上加班加點刺繡,她的作品手工精巧,繡花新穎別致,深得法國女性的喜愛,一塊小小的湘繡能賣100法郎以上。“100法郎是什么概念?當時赴法勤工儉學的留學生,全職打工一個月的收入為300法郎。”尹曉奔分析說。葛健豪曾有一幅名為“白貓圖”的繡品拍賣了5000法郎。她所畫的圖案,有的被列為了工藝品的設計選稿。這位堅強的老人不僅認真學習法語、紡織技術,還靠自己的勞動收入養活了自己和兒女,甚至還用富余的錢來貼補更多留學生們的生活,并為中國共產黨旅歐支部籌集活動經費。當時也在法國勤工儉學的周恩來、李富春、鄧小平等,十分敬重葛健豪,都親切地叫她“葛姨”,他們都是葛家的??汀?/span>
圖:杜吉公園
“因為蔡和森患有哮喘病,咳嗽嚴重,不能進教室讀書,只能自學。”尹曉奔介紹,在母親的悉心照顧下,蔡和森通過半年的時間“猛看猛譯”馬克思列寧主義著作,得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,先后譯出了《共產黨宣言》《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》等一批馬列著作的重要章節。
蒙達尼會議:最早提出“中國共產黨”名稱
新民學會與赴法勤工儉學的直接成果,就是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,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。蔡和森與毛澤東關于建立中國共產黨的通信,成為最早的黨建文獻之一。1920年7月6日至10日,以蔡和森、向警予等15名新民學會會員,加上李立三、李富春等其他湘籍進步青年一共20余人,在蒙達尼公學的教室一連開了5天會,此會議后來被稱為中共黨史上著名的“蒙達尼會議”。會上,蔡和森主張組織俄式共產黨,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,以此改造中國。會后不久,在給摯友毛澤東的信中,蔡和森更明確提出了“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”。毛澤東回信說,“你這封信見地極當,我沒有一個字不贊同”。從現有資料來看,這幾乎是最早提出“中國共產黨”名稱的記錄。
1921年7月,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。旅日、旅法的華人組織中也在同時籌建共產黨組織。10月,蔡和森因領導留法勤工儉學學生斗爭被法國政府強行遣送回國,加入中國共產黨后,他一直參加中共中央的領導工作。葛健豪則留在法國堅持勤工儉學,同時積極參加革命活動。直到1925年才帶著外孫女輾轉回國,之后再辦平民女子職業學校,繼續為革命出力。
1943年,葛健豪臨終前,一直不知道兒子蔡和森已經為革命壯烈犧牲。她要長女寫信告訴蔡和森、蔡暢兄妹:“母親已看不到你們的事業成功了,但革命一定會勝利的。”聞訊后,毛澤東親手賦挽聯:老婦人,新婦道;兒英烈,女英雄。
由己而家,由家而國,葛健豪傳奇的一生,至今依然散發著耀眼的光芒。在法國留學期間,她支持兒子蔡和森與向警予、女兒蔡暢與李富春自由戀愛結婚,認為這是“向封建婚姻制度宣戰”。兒女成婚之后,她也成了4個中央委員的母親:兒子蔡和森和兒媳向警予,皆是共產黨創建人,在中央擔任要職;女兒蔡暢曾任共和國第一任婦聯主席;女婿李富春曾任國家計委主任,國務院副總理,中央書記處書記。
時代在變,但精神永續。老當益壯、勤工儉學、勇于追求、無私無畏、“大家長”風范……這位“革命的母親”身上的閃光點,值得世代學習、傳承與發揚。
相關新聞